大唐第一厨 完结+番外_分节阅读_9
蒸笼掀开,馒头白胖可爱,红苋菜染的尖比起桃子本身的红色差得很远,但毕竟有点红,比起颜色单一的普通笼饼,看上去很是喜人。</p>
张四娘惊讶道:“哎呀,这馒头怪可爱的。”</p>
李三娘加大力度宣传道:“桃子馒头,我欲在盂兰盆节上售卖,今日先试做一番。”</p>
孩子拿到馒头后立刻掰开,大快朵颐,桃酱溅到脸上,又伸出舌头把酸甜可口的酱汁舔掉。</p>
张四娘见他吃得香,伸手把另外一半夺了,那孩子见给阿娘抢了吃食,屁都不敢放一个,就是脸皱成一团,好不委屈。</p>
好在他阿娘只是尝了一口,就把东西还给儿子了,她惊呆:“这是桃子?我平日蒸桃怎不是这味道?”时人吃水果好蒸煮,像梨子桃子之类从不生啃。</p>
李三娘玩笑道:“若与蒸桃一个味,我还怎么做生意?”</p>
莫文远插口道:“张婶可要再来两个?我家桃子馒头甜口又开胃,卖得还比饴糖便宜,买几个回去吃了玩玩吧。”</p>
张四娘给他说的心动,又拿了两个馒头。</p>
不一会儿,在小朋友们的号召力下,试做的二十只馒头都卖完了。</p>
……</p>
七月天气炎热,即使早做了馒头都放不住,所以在七月十五当天,李三娘凌晨就起来做馒头。</p>
她总算没有拒绝莫文远的帮助,小小的孩子在厨房里上蹿下跳,一会儿看火熬制桃子酱,一会儿分面团。</p>
一块一块的麦面被他从长条面上揪下来,整齐摆放在砧板上,形状相似,份量相同,比林大娘做得都好。</p>
林大娘与莫小狗被分配去做体力活,挥舞菜刀,将桃块剁碎。</p>
莫文远边掐面团边道:“其他瓜果怕也能和桃一样,做成果酱,到时娘可以做别种馒头,定有人来买。”</p>
但李三娘却摇摇头道:“瓜果馒头不宜多做,少量做些也就罢了。”</p>
“蒸饼笼饼皆做饱腹之用,甜口馒头少吃还成,吃多了只会腻得慌,没有羊肉馒头实在。”</p>
“偶尔尝鲜还好,做多了肯定卖不出去。”</p>
莫文远听后一拍脑袋,心道阿娘真有商业头脑,比他想得多多了。</p>
他以前光顾着钻研手艺,台头卖菜酒店管理装修都有专人管,故而莫文远对此很不通窍,但李三娘却不同,蒸饼屋乃是她一人撑起来,除了好手艺外,饼店经营人际交往她都能处理得紧紧有条。</p>
莫文远心道:要多向阿娘学学。</p>
……</p>
开门鼓咚咚咚咚咚响,坊门大开。</p>
莫文远被李三娘牵着,埋没在人堆中,他抬头只可看见天边的熹微,明亮的星星在黑与白的交界线上闪烁。</p>
身边是各种各样的人,男人女人百姓官人,偶尔还能听见牲畜的嘶鸣。</p>
盂兰盆节当日,街上的人流量较之以往多了几倍。</p>
唐代佛教盛行,仅一个长安寺庙都不下百所,然寺庙虽多,却也有三六九等之分,像今日最有节日气息,聚集人最多的无外乎官府斥巨资举办盂兰盆会的皇家寺庙。</p>
皇室会向几家著名寺庙献盂兰盆供,就算是为了看浩荡的皇室仪仗队,百姓都更愿意去大寺庙。</p>
李三娘欲往地处靖善坊的大兴善寺,眼下正是贞观九年,大慈恩寺等后世著名寺院尚未建立。</p>
大兴善寺寺殿崇广,规模为京城之最,制度更与太庙同,为皇家寺院。</p>
莫文远跟在人流中,发现一半以上人都是往大兴善寺去的。</p>
三娘一手牵莫文远,另转头对莫小狗道:“等一会儿到寺庙,你先将盆中供奉送去,我与大郎在山门高座附近等着。”</p>
莫文远奇道:“我们送甚供奉?”他分明记得阿娘不是虔诚的佛教徒啊!</p>
盂兰盆节这日,大兴善寺除了接收皇家供奉之外,城中的富人平民也都会送来供奉,供奉内容不限,除了吃食经书日常用品,甚至还会有人拉来百戏班子,伎乐木偶戏杂技在山门口轮番上演,好不热闹。</p>
莫文远家才奔赴小康,最多就送点蒸饼馒头,但他奇的是前两年也没见三娘送供奉上寺庙,怎么今日……</p>
城中百姓佛教徒众多,但他阿娘却偏偏是不信教的。</p>
李三娘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企图:“虽说供奉是给佛的,但法会结束后还不是给大师们吃了去,如果有大师吃到我们的供奉觉得好,说不定还能结个善缘。”</p>
张四娘惊讶道:“哎呀,这馒头怪可爱的。”</p>
李三娘加大力度宣传道:“桃子馒头,我欲在盂兰盆节上售卖,今日先试做一番。”</p>
孩子拿到馒头后立刻掰开,大快朵颐,桃酱溅到脸上,又伸出舌头把酸甜可口的酱汁舔掉。</p>
张四娘见他吃得香,伸手把另外一半夺了,那孩子见给阿娘抢了吃食,屁都不敢放一个,就是脸皱成一团,好不委屈。</p>
好在他阿娘只是尝了一口,就把东西还给儿子了,她惊呆:“这是桃子?我平日蒸桃怎不是这味道?”时人吃水果好蒸煮,像梨子桃子之类从不生啃。</p>
李三娘玩笑道:“若与蒸桃一个味,我还怎么做生意?”</p>
莫文远插口道:“张婶可要再来两个?我家桃子馒头甜口又开胃,卖得还比饴糖便宜,买几个回去吃了玩玩吧。”</p>
张四娘给他说的心动,又拿了两个馒头。</p>
不一会儿,在小朋友们的号召力下,试做的二十只馒头都卖完了。</p>
……</p>
七月天气炎热,即使早做了馒头都放不住,所以在七月十五当天,李三娘凌晨就起来做馒头。</p>
她总算没有拒绝莫文远的帮助,小小的孩子在厨房里上蹿下跳,一会儿看火熬制桃子酱,一会儿分面团。</p>
一块一块的麦面被他从长条面上揪下来,整齐摆放在砧板上,形状相似,份量相同,比林大娘做得都好。</p>
林大娘与莫小狗被分配去做体力活,挥舞菜刀,将桃块剁碎。</p>
莫文远边掐面团边道:“其他瓜果怕也能和桃一样,做成果酱,到时娘可以做别种馒头,定有人来买。”</p>
但李三娘却摇摇头道:“瓜果馒头不宜多做,少量做些也就罢了。”</p>
“蒸饼笼饼皆做饱腹之用,甜口馒头少吃还成,吃多了只会腻得慌,没有羊肉馒头实在。”</p>
“偶尔尝鲜还好,做多了肯定卖不出去。”</p>
莫文远听后一拍脑袋,心道阿娘真有商业头脑,比他想得多多了。</p>
他以前光顾着钻研手艺,台头卖菜酒店管理装修都有专人管,故而莫文远对此很不通窍,但李三娘却不同,蒸饼屋乃是她一人撑起来,除了好手艺外,饼店经营人际交往她都能处理得紧紧有条。</p>
莫文远心道:要多向阿娘学学。</p>
……</p>
开门鼓咚咚咚咚咚响,坊门大开。</p>
莫文远被李三娘牵着,埋没在人堆中,他抬头只可看见天边的熹微,明亮的星星在黑与白的交界线上闪烁。</p>
身边是各种各样的人,男人女人百姓官人,偶尔还能听见牲畜的嘶鸣。</p>
盂兰盆节当日,街上的人流量较之以往多了几倍。</p>
唐代佛教盛行,仅一个长安寺庙都不下百所,然寺庙虽多,却也有三六九等之分,像今日最有节日气息,聚集人最多的无外乎官府斥巨资举办盂兰盆会的皇家寺庙。</p>
皇室会向几家著名寺庙献盂兰盆供,就算是为了看浩荡的皇室仪仗队,百姓都更愿意去大寺庙。</p>
李三娘欲往地处靖善坊的大兴善寺,眼下正是贞观九年,大慈恩寺等后世著名寺院尚未建立。</p>
大兴善寺寺殿崇广,规模为京城之最,制度更与太庙同,为皇家寺院。</p>
莫文远跟在人流中,发现一半以上人都是往大兴善寺去的。</p>
三娘一手牵莫文远,另转头对莫小狗道:“等一会儿到寺庙,你先将盆中供奉送去,我与大郎在山门高座附近等着。”</p>
莫文远奇道:“我们送甚供奉?”他分明记得阿娘不是虔诚的佛教徒啊!</p>
盂兰盆节这日,大兴善寺除了接收皇家供奉之外,城中的富人平民也都会送来供奉,供奉内容不限,除了吃食经书日常用品,甚至还会有人拉来百戏班子,伎乐木偶戏杂技在山门口轮番上演,好不热闹。</p>
莫文远家才奔赴小康,最多就送点蒸饼馒头,但他奇的是前两年也没见三娘送供奉上寺庙,怎么今日……</p>
城中百姓佛教徒众多,但他阿娘却偏偏是不信教的。</p>
李三娘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企图:“虽说供奉是给佛的,但法会结束后还不是给大师们吃了去,如果有大师吃到我们的供奉觉得好,说不定还能结个善缘。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