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8章面粉
通常来讲,顾砚声是很和善的人,不搞事情。
强征就强征,跟他没关系,爱怎么征怎么征,反正到头来的结果不会变,肯定征不到,看戏就行。
但现在非要他出力,那就不能怪他不太和善了。
从罗君强办公室出来,顾砚声得去一趟凌宪文办公室。
司法处的名声可以不要,但他是领事馆派系的人,既然知道了上海会出变故,还是要通知长谷仁川一声,要不然岂不是反应太慢。
“秘书长,我被罗副市长当壮丁拉走了。”
“他找你司法处干什么?”
凌宪文好奇的走了出来,扬手让顾砚声在沙发坐下。
顾砚声一屁股坐下,笑着把罗君强办公室里的事说了说。
“按他的意思,财政局的工商科出商家名录,卢英负责人手协调治安,我负责法条,大致就是这么一个联合要饭小队,具体的事情晚上还要讨论一遍,他说晚上请我们吃饭,确定具体事宜。”
“他凭什么使唤你啊?”
凌宪文都不管这事情能不能成,皱眉不爽喝道:“当婊子还要立牌坊,他想抢直接抢好了,没人拦着他,凭什么要你司法处扛这骂名?
你干嘛答应他?回了就是了。”
“我怎么回啊?”
顾砚声摇摇头无奈道:“人是周部长的人,事是宪兵司令部要办的事,我一口回绝,回头人家一吹耳边风,我不又得罪人了?
周部长那边也就算了,宪兵司令部这边,这不秘书长你说的么,新司令来了,别把关系又闹的跟岩佐一样?这帮了忙事没做成,和不帮忙推诿,态度总是两个态度吧?”
话说的不无道理,但凌宪文还是皱着眉,“道理是这个道理,但这件事我不看好最后的结果,这是一定会出乱子的。”
“我也觉得会,可我推不掉。”
凌宪文啧的一声,“麻烦事啊。”
本来是坐山观虎斗,现在是自己人也被拉进了山,这就很糟心。
顾砚声不以为然的笑了笑,宽慰道:“秘书长,真要说起来,长痛不如短痛,他要有能力,他留下,真要是盛文颐第二,那不也是早走早舒心么?”
“你这么说倒也没错。”凌宪文想了想,看着顾砚声嘴角微微上扬,“他既然拉你进场,那你就想办法帮他快点完成这件事,也好让他早点走人嘛,上海滩容不下这种大佛。”
顾砚声轻笑一声:“我也是这么想,就是长谷先生那边少不了被媒体问候几句。”
“没关系,都这样了,还能怎么样?反正也不是一次两次了,都习惯了.我们这些人夹在里面最难做,本来做的就是监督的活,可现在的形势就是军部硬气,外务省想让我们监督,怎么监督?说话也要有人听啊。”
凌宪文说完,起身走过去打电话:“这件事还是要说一句啊。”
“喂,长谷先生,我凌宪文”
话说了几句,凌宪文嗯了几声,“好。”
放下电话,对顾砚声说:“长谷先生让我们过去一趟。”
没说的,驱车赶往领事馆。
长谷仁川已经在等待。
“长谷先生。”
长谷仁川皱着眉道:“上海才刚刚平静下来,征收50万人份的军粮和纱,你们觉得这件事能做成么?”
凌宪文主动摇头:“不能,长谷先生,上海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,从战争结束到现在也就一年出头,底子太单薄了,工业工业没恢复,商业商业又很一般,50万的军需,真不是现阶段的上海能吃得下的,如果硬吃,必然出动乱。”
长谷仁川看向顾砚声。
顾砚声说道:“我赞同秘书长的看法,非常难,可长谷先生,我得说一句,汪系政府建立,毕竟是日本的国策,以后他们会主政全国,我如果拒绝帮忙,宪兵司令部和汪系那边,我都很难做人。”
“你的难处我明白。”长谷仁川还是通行达理的,只是面色不喜,“这件事的主要问题,还是出在宪兵司令部的短视上面。
军部的人,他们只想拿到自己的需要,全然不考虑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,十足的愚蠢。”
长谷仁川骂了句,说道:“今天我叫你们来,有两件事。
第一,以后南京政府成立,上头的单位就不再是上海宪兵司令部,而是南京政府,你们两个人都是我看中的人,我希望,你们有一个人能去南京,进入汪系的核心。”
凌宪文和顾砚声一惊,这话有点出乎意料,对视一眼。
凌宪文开口道:“长谷先生,据我所知,汪系的核心人手应该是由汪系和影佐代表的军部协商而定,他们应该不会给我们这些人机会。”
长谷仁川点头:“我知道这一点,但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,外务省有必要而且是绝对有必要监督他们的所作所为,决不能让他们肆意妄为。
你们要想办法,进入汪系的核心。”
“那第二件事呢?”顾砚声问道。
“第二件事。”长谷仁川顿了顿道:“让军部的计划彻底失败,然后由你们完成。”
又是一个大大出乎意料的说法,凌宪文不解道:“长谷先生,这个其实失败的可能性很大,彻底失败是做到哪一步?”
长谷仁川毫不掩饰:“做到绝路,全上海,人人喊打。”
“为什么?能告诉我们么?”凌宪文追问。
长谷仁川不喜道:“军部在经济上的处置能力太差了,而他们又是一群特别容易骄傲的人,我需要用失败让他们清醒一点,让上海的经济发展掌控在我们的手里。
有时候失败,反而会让我们走向成功。
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,你们不需要关心,只需要你们做到这一点,就可以了。
但是我提醒你们,我知道让他们失败不难,我要的是失败后最后的成功,要牢牢掌握在你们手里,能做到么?”
这件事可不好做,凌宪文一时没说话,50万人的军需,这不是开玩笑的,做得到就是做得到,做不到说破天都没用。
“做不到?”长谷仁川看向两人。
“这”凌宪文迟疑,“长谷先生,理由刚才我说了,想完成确实很困难,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。”
“顾先生呢?”长谷仁川头一撇。
顾砚声本来没想过完成这件事,但现在确实得想想,有没有办法处理这件事。
给日本人干活很简单,就一条,你得有用。
“长谷先生,给我点时间,我想想再给您回复。”
出了领事馆,凌宪文皱着眉问:“50万的军需,从现在300万的上海人里拿,你觉得有可能做到?你该直接拒绝的,不该给他希望。”
“别急,秘书长,你让我想想。”这事,顾砚声真得好好想想。
凌宪文眼睛一瞪:“你还真觉得有可能?”
“为什么没有?”
回了司法处,顾砚声打电话给陆博文,纱的事情还得找他了解一下。
现在汪系人马要的纱和粮食,别说,他这边还真有人懂行情。
不过陆博文面粉厂接电话的人告诉他厂长出差去了,于是顾砚声就找了何芸,本来想喝咖啡,想想直接去厂子里视察一下好了。
面粉厂建立在苏州河沿岸,依托苏州河的水运优势,方便走货。
陆博文的面粉厂就在闸北,顾砚声的车一到。
何芸已经在厂子门口等待欢迎了,迎接的人还不少,估计几个管理都在了。
面粉厂养人,吃的饱了,何芸的气色看起来也比原来好了。
“欢迎顾处长视察。”
“我来随便看看。”还有外人在,顾砚声保持距离。
“你们陆厂长呢?”
“去江苏那边谈生意去了。”何芸笑着引路:“顾处长里面请,江苏安徽这边的小麦是冬小麦,冬天播种,夏天收割,时间大概就是五六月。
这一次进货最重要,大概就会占到我们面粉厂全年所需的五六成,所以我们陆厂长就趁现在的空闲季去产地洽谈去了。
日本人对小麦的进货数量不是严控么?拉拉关系多进一点,这利润也就能多一点。”
何芸不好意思的小声笑道:“当地零散的农民总有没在日本人控制下的,他们的水稻我们也就可以收过来,来者不拒。”
“哦~”顾砚声点了下头,对着旁边跟着的人一扬头:“让他们去工作吧,你陪我逛逛就行。”
“是。”何芸让手下去干活。
手下还不舍得这么近距离接触大人物的机会,走的还恋恋不舍。
顾砚声等人走了问,“这里的小麦是一年一季么?”
“对的,11月下小麦种子越冬,来年五六月收割,割完了以后下水稻,11月再割水稻,这样地就不会空着了,当地的农民会提前把水稻育苗,麦子割完,就好育好的水稻苗移植过去。”
“干了实业是不一样,懂的不少。”顾砚声笑着调侃。
何芸也笑了笑,“干一行爱一行,这不了解怎么行?里面请,呐,这就是我们的生产厂房,闻一闻,香不香?”
“香,哪还用这里闻啊,门口我都闻到了。”
面粉厂空气中有股独特的香味,这是小麦籽粒中含有的多种挥发性物质被研磨了出来,形成麦香,非常好闻。
“接到你电话,我让厨房给你准备了吃的,试试我们的面粉,走。”
何芸带着顾砚声去了办公室,让人拿来一碟馒头,还有一点咸菜。
“试试?”
“试试。”
顾砚声拿起一个馒头撕了点咀嚼,颇有感慨,“这可比市政府食堂的馒头好吃多了。”
“那是,外面卖的能有几个是这种馒头?这可是最好的小麦。”何芸自得的很,笑着道:“回去的时候带点回去。”
“当然要带点回去,这比我管家买的还要好,以后给你们专供的机会。”
“坐下来吃点。”
“好。”
顾砚声坐了下来,一边吃一边说:“我这次来是想问问,上海的米粮业你们了不了解,现在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?”
市政府能知道的信息永远没有这些自己做的人知道的清楚。
“米粮业,那看你要了解哪部分了,我们这里还行。”
何芸是会计,心里有账,“本来啊,转让的人没说清楚,虽然账面上当时看的账目是计算的一万五大洋一个月,但实际上警察还有青帮,还有些零零散散的官员也会来打秋风。
像是警察,名目就是治安管理费,要拿1000大洋一个月,青帮么,保护费,800大洋一个月,还有官员,官员就狠多了,好几个部门都要来吃点拿点,所以实际上利润是远没有这么多的。
不过我们厂不一样,博文私下跟他们透了点风出去,说这厂背后有人,后来他们就不来了。
沾你的光,没人敢来白吃白喝。”
“这借他们几个胆也不敢来挑衅我啊。”顾砚声对此不奇怪,司法处处长,要是被人敲竹杠,说出去大牙都得被人笑掉。
“其他厂子呢?”
“其他的人话日子不一定,看关系网,米粮业现在头上有个米粮业统筹委员会,日本人组建的,几大商人都在会籍里面。
主要统筹的就是粮食在原产地,大家各自凭关系能买多少,然后到了sh市生产,要交给日本人多少。
还有就是电力,上海现在生产用电很紧张,时不时就限电,对于保质保量缴纳军粮的厂家,委员会就会通知他们,每次停电的时间,每次来电的时间。
如果不缴纳,那就不好意思,委员会会直接断了他的电。”
顾砚声听着点头,电力,这倒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点。
何芸继续说道:“至于厂子的收益,这个跟厂子大小有关,基本上能开厂的背后都有关系,区别就是关系的大小,日资厂就不说了,他们主做军粮。
像我们华资厂或者外资厂,小厂混口饭吃,我们这种偏中型的,一个月也有一万大洋的利润,大型的就更大一点,一个月利润应该有三万到五万左右。”
顾砚声嗯的一声,直接问道:“那如果我要从上海大大小小的商家中,强征50万人的军粮呢,你觉得有可能么?”
(本章完)
通常来讲,顾砚声是很和善的人,不搞事情。
强征就强征,跟他没关系,爱怎么征怎么征,反正到头来的结果不会变,肯定征不到,看戏就行。
但现在非要他出力,那就不能怪他不太和善了。
从罗君强办公室出来,顾砚声得去一趟凌宪文办公室。
司法处的名声可以不要,但他是领事馆派系的人,既然知道了上海会出变故,还是要通知长谷仁川一声,要不然岂不是反应太慢。
“秘书长,我被罗副市长当壮丁拉走了。”
“他找你司法处干什么?”
凌宪文好奇的走了出来,扬手让顾砚声在沙发坐下。
顾砚声一屁股坐下,笑着把罗君强办公室里的事说了说。
“按他的意思,财政局的工商科出商家名录,卢英负责人手协调治安,我负责法条,大致就是这么一个联合要饭小队,具体的事情晚上还要讨论一遍,他说晚上请我们吃饭,确定具体事宜。”
“他凭什么使唤你啊?”
凌宪文都不管这事情能不能成,皱眉不爽喝道:“当婊子还要立牌坊,他想抢直接抢好了,没人拦着他,凭什么要你司法处扛这骂名?
你干嘛答应他?回了就是了。”
“我怎么回啊?”
顾砚声摇摇头无奈道:“人是周部长的人,事是宪兵司令部要办的事,我一口回绝,回头人家一吹耳边风,我不又得罪人了?
周部长那边也就算了,宪兵司令部这边,这不秘书长你说的么,新司令来了,别把关系又闹的跟岩佐一样?这帮了忙事没做成,和不帮忙推诿,态度总是两个态度吧?”
话说的不无道理,但凌宪文还是皱着眉,“道理是这个道理,但这件事我不看好最后的结果,这是一定会出乱子的。”
“我也觉得会,可我推不掉。”
凌宪文啧的一声,“麻烦事啊。”
本来是坐山观虎斗,现在是自己人也被拉进了山,这就很糟心。
顾砚声不以为然的笑了笑,宽慰道:“秘书长,真要说起来,长痛不如短痛,他要有能力,他留下,真要是盛文颐第二,那不也是早走早舒心么?”
“你这么说倒也没错。”凌宪文想了想,看着顾砚声嘴角微微上扬,“他既然拉你进场,那你就想办法帮他快点完成这件事,也好让他早点走人嘛,上海滩容不下这种大佛。”
顾砚声轻笑一声:“我也是这么想,就是长谷先生那边少不了被媒体问候几句。”
“没关系,都这样了,还能怎么样?反正也不是一次两次了,都习惯了.我们这些人夹在里面最难做,本来做的就是监督的活,可现在的形势就是军部硬气,外务省想让我们监督,怎么监督?说话也要有人听啊。”
凌宪文说完,起身走过去打电话:“这件事还是要说一句啊。”
“喂,长谷先生,我凌宪文”
话说了几句,凌宪文嗯了几声,“好。”
放下电话,对顾砚声说:“长谷先生让我们过去一趟。”
没说的,驱车赶往领事馆。
长谷仁川已经在等待。
“长谷先生。”
长谷仁川皱着眉道:“上海才刚刚平静下来,征收50万人份的军粮和纱,你们觉得这件事能做成么?”
凌宪文主动摇头:“不能,长谷先生,上海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,从战争结束到现在也就一年出头,底子太单薄了,工业工业没恢复,商业商业又很一般,50万的军需,真不是现阶段的上海能吃得下的,如果硬吃,必然出动乱。”
长谷仁川看向顾砚声。
顾砚声说道:“我赞同秘书长的看法,非常难,可长谷先生,我得说一句,汪系政府建立,毕竟是日本的国策,以后他们会主政全国,我如果拒绝帮忙,宪兵司令部和汪系那边,我都很难做人。”
“你的难处我明白。”长谷仁川还是通行达理的,只是面色不喜,“这件事的主要问题,还是出在宪兵司令部的短视上面。
军部的人,他们只想拿到自己的需要,全然不考虑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,十足的愚蠢。”
长谷仁川骂了句,说道:“今天我叫你们来,有两件事。
第一,以后南京政府成立,上头的单位就不再是上海宪兵司令部,而是南京政府,你们两个人都是我看中的人,我希望,你们有一个人能去南京,进入汪系的核心。”
凌宪文和顾砚声一惊,这话有点出乎意料,对视一眼。
凌宪文开口道:“长谷先生,据我所知,汪系的核心人手应该是由汪系和影佐代表的军部协商而定,他们应该不会给我们这些人机会。”
长谷仁川点头:“我知道这一点,但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,外务省有必要而且是绝对有必要监督他们的所作所为,决不能让他们肆意妄为。
你们要想办法,进入汪系的核心。”
“那第二件事呢?”顾砚声问道。
“第二件事。”长谷仁川顿了顿道:“让军部的计划彻底失败,然后由你们完成。”
又是一个大大出乎意料的说法,凌宪文不解道:“长谷先生,这个其实失败的可能性很大,彻底失败是做到哪一步?”
长谷仁川毫不掩饰:“做到绝路,全上海,人人喊打。”
“为什么?能告诉我们么?”凌宪文追问。
长谷仁川不喜道:“军部在经济上的处置能力太差了,而他们又是一群特别容易骄傲的人,我需要用失败让他们清醒一点,让上海的经济发展掌控在我们的手里。
有时候失败,反而会让我们走向成功。
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,你们不需要关心,只需要你们做到这一点,就可以了。
但是我提醒你们,我知道让他们失败不难,我要的是失败后最后的成功,要牢牢掌握在你们手里,能做到么?”
这件事可不好做,凌宪文一时没说话,50万人的军需,这不是开玩笑的,做得到就是做得到,做不到说破天都没用。
“做不到?”长谷仁川看向两人。
“这”凌宪文迟疑,“长谷先生,理由刚才我说了,想完成确实很困难,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。”
“顾先生呢?”长谷仁川头一撇。
顾砚声本来没想过完成这件事,但现在确实得想想,有没有办法处理这件事。
给日本人干活很简单,就一条,你得有用。
“长谷先生,给我点时间,我想想再给您回复。”
出了领事馆,凌宪文皱着眉问:“50万的军需,从现在300万的上海人里拿,你觉得有可能做到?你该直接拒绝的,不该给他希望。”
“别急,秘书长,你让我想想。”这事,顾砚声真得好好想想。
凌宪文眼睛一瞪:“你还真觉得有可能?”
“为什么没有?”
回了司法处,顾砚声打电话给陆博文,纱的事情还得找他了解一下。
现在汪系人马要的纱和粮食,别说,他这边还真有人懂行情。
不过陆博文面粉厂接电话的人告诉他厂长出差去了,于是顾砚声就找了何芸,本来想喝咖啡,想想直接去厂子里视察一下好了。
面粉厂建立在苏州河沿岸,依托苏州河的水运优势,方便走货。
陆博文的面粉厂就在闸北,顾砚声的车一到。
何芸已经在厂子门口等待欢迎了,迎接的人还不少,估计几个管理都在了。
面粉厂养人,吃的饱了,何芸的气色看起来也比原来好了。
“欢迎顾处长视察。”
“我来随便看看。”还有外人在,顾砚声保持距离。
“你们陆厂长呢?”
“去江苏那边谈生意去了。”何芸笑着引路:“顾处长里面请,江苏安徽这边的小麦是冬小麦,冬天播种,夏天收割,时间大概就是五六月。
这一次进货最重要,大概就会占到我们面粉厂全年所需的五六成,所以我们陆厂长就趁现在的空闲季去产地洽谈去了。
日本人对小麦的进货数量不是严控么?拉拉关系多进一点,这利润也就能多一点。”
何芸不好意思的小声笑道:“当地零散的农民总有没在日本人控制下的,他们的水稻我们也就可以收过来,来者不拒。”
“哦~”顾砚声点了下头,对着旁边跟着的人一扬头:“让他们去工作吧,你陪我逛逛就行。”
“是。”何芸让手下去干活。
手下还不舍得这么近距离接触大人物的机会,走的还恋恋不舍。
顾砚声等人走了问,“这里的小麦是一年一季么?”
“对的,11月下小麦种子越冬,来年五六月收割,割完了以后下水稻,11月再割水稻,这样地就不会空着了,当地的农民会提前把水稻育苗,麦子割完,就好育好的水稻苗移植过去。”
“干了实业是不一样,懂的不少。”顾砚声笑着调侃。
何芸也笑了笑,“干一行爱一行,这不了解怎么行?里面请,呐,这就是我们的生产厂房,闻一闻,香不香?”
“香,哪还用这里闻啊,门口我都闻到了。”
面粉厂空气中有股独特的香味,这是小麦籽粒中含有的多种挥发性物质被研磨了出来,形成麦香,非常好闻。
“接到你电话,我让厨房给你准备了吃的,试试我们的面粉,走。”
何芸带着顾砚声去了办公室,让人拿来一碟馒头,还有一点咸菜。
“试试?”
“试试。”
顾砚声拿起一个馒头撕了点咀嚼,颇有感慨,“这可比市政府食堂的馒头好吃多了。”
“那是,外面卖的能有几个是这种馒头?这可是最好的小麦。”何芸自得的很,笑着道:“回去的时候带点回去。”
“当然要带点回去,这比我管家买的还要好,以后给你们专供的机会。”
“坐下来吃点。”
“好。”
顾砚声坐了下来,一边吃一边说:“我这次来是想问问,上海的米粮业你们了不了解,现在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?”
市政府能知道的信息永远没有这些自己做的人知道的清楚。
“米粮业,那看你要了解哪部分了,我们这里还行。”
何芸是会计,心里有账,“本来啊,转让的人没说清楚,虽然账面上当时看的账目是计算的一万五大洋一个月,但实际上警察还有青帮,还有些零零散散的官员也会来打秋风。
像是警察,名目就是治安管理费,要拿1000大洋一个月,青帮么,保护费,800大洋一个月,还有官员,官员就狠多了,好几个部门都要来吃点拿点,所以实际上利润是远没有这么多的。
不过我们厂不一样,博文私下跟他们透了点风出去,说这厂背后有人,后来他们就不来了。
沾你的光,没人敢来白吃白喝。”
“这借他们几个胆也不敢来挑衅我啊。”顾砚声对此不奇怪,司法处处长,要是被人敲竹杠,说出去大牙都得被人笑掉。
“其他厂子呢?”
“其他的人话日子不一定,看关系网,米粮业现在头上有个米粮业统筹委员会,日本人组建的,几大商人都在会籍里面。
主要统筹的就是粮食在原产地,大家各自凭关系能买多少,然后到了sh市生产,要交给日本人多少。
还有就是电力,上海现在生产用电很紧张,时不时就限电,对于保质保量缴纳军粮的厂家,委员会就会通知他们,每次停电的时间,每次来电的时间。
如果不缴纳,那就不好意思,委员会会直接断了他的电。”
顾砚声听着点头,电力,这倒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点。
何芸继续说道:“至于厂子的收益,这个跟厂子大小有关,基本上能开厂的背后都有关系,区别就是关系的大小,日资厂就不说了,他们主做军粮。
像我们华资厂或者外资厂,小厂混口饭吃,我们这种偏中型的,一个月也有一万大洋的利润,大型的就更大一点,一个月利润应该有三万到五万左右。”
顾砚声嗯的一声,直接问道:“那如果我要从上海大大小小的商家中,强征50万人的军粮呢,你觉得有可能么?”
(本章完)